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23时52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要闻
促合作 汇合力 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发布时间:2019-01-30 17:24:51
发布者:杨旸
来源:中国地震局
浏览次数:578

    《管子》云:“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 中国地震局党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以开放式发展的思维与理念,推动防震减灾工作向更具综合性、更加顺应综合减灾要求、更加融入经济社会的方向发展。2018年,中国地震局党组印发《关于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再次强调提出“坚持开放合作、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合作,调动国内外资源形成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2018年年底以来,地震系统各单位加快推进落实局党组关于深化开放合作的部署和要求,拓展与行业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央企等的合作,以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共建重点实验室、共享基础设施资源等形式,建立共赢机制,完善开发创新合作平台,为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和提质增效不断注入新活力。
  强化行业合作,携手共建减灾新平台
  将各行业的资源有机纳入到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应急应对中,是构建防震减灾协同合作机制的重要途径。在即将跨入新的一年之际,辽宁省地震局与省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气象与地震关系研究,拓展在科技合作、数据共享、科普宣传方面的优势互补和深化合作,为辽宁省防震减灾做出贡献。在江苏省,省地震局与省科学技术协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统筹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建立科普协作机制,促进科普工作的互通互融,联合开展“互联网+地震科普”的行动,加快推进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提升。四川省地震局与省地矿局共同构建开放合作科技创新机制,聚焦深部地壳探测、地震及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地质、地震、地灾及其他地质大数据融合,共同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拓展局校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建设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为统筹协调防灾减灾救灾科技资源和力量,云南省地震局先后与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四川省地震局与成都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在重点科研合作、科研基础设施开放与共享、科研咨询与科技合作、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推动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深化防震减灾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通过促进国内著名院校优势资源与川、滇地区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的有机结合,为有效提升川、滇地区防震减灾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科研保障。
  推动局企合作,互利共赢走进“2.0时代”
  防震减灾信息化是推动地震业务体系的升级改造的核心,是事业发展现代化的重中之重。2019年全国地震局长会召开前夕,山西省地震局与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云计算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云平台基础建设、网络架构、网络安全以及地震数据采集、产品产出与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安徽省地震局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共享、共用铁塔资源为带动,推进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安徽子项目建设,并深化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密切合作,为进一步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提供服务。
  共享科研资源,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地震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应用,是防震减灾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河北省地震局与地震预测研究所签署科技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推动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实验室建设、深化防震减灾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培养科研人才、共享资料和防震减灾科普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更好地服务首都圈地区经济社会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切实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局所合作的同时,区域合作也走出“创新”的路子,甘肃省地震局与青海省地震局签署防震减灾区域发展合作协议,围绕兰西城市群地震安全保障,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创新发展。
  教育教学互融互通,努力实现“1+1﹥2”
  防灾科技学院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分别是国内以地震、气象科技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的高校,是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为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事业贡献力量,合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未来,地震部门将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提升地震科技业务能力、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机制的有效手段,不断强化防灾减灾部门协作,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为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动力支撑,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地震安全保障。

 



网站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