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星火砥砺前行 赓续奋斗续写华章
党办党支部 李春周
百年征程筚路蓝缕,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走进《中国共产党简史》,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至死不渝的初心使命,读懂了共产党人舍生取义的战斗意志,感受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变迁。
知向何处,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不竭于动力。回望中华历史画卷,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成为了世界列强的口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终未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直到1921年,嘉兴南湖“红船”的正式起航,让中国人民有了希望的曙光。革命斗争,党带领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换来了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宣告;改革开放,党领导中国人民共谋发展,促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虽然我不曾亲历艰苦奋斗的岁月,但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杭州二十国领导人峰会、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已感受到了泱泱大国的风范,这些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其根本就是汲取经验、凝聚力量、砥砺品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从党史的历程中找寻真理、坚定方向,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不断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锤炼政治品格,提炼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本领,立足岗位干实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让群众口碑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世界最大的政党,之所以一路走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间奇迹,就在于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的家乡位于四川省剑阁县一个偏远的山村,那里并不富饶,不通铁路和公路,没有城市的喧嚣。2008年,家乡受到汶川地震的侵袭,家乡房屋受损、山体滑坡,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站了出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死大救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害无情人有情,医疗队、救援队、子弟兵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秉持“生命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展开救援,解救人民群众,紧急转移安置,一批又一批生活物资和医药物品相继抵达,短短两天就恢复了电力、通信设施。灾后对口援建,使家乡建筑物质量、安全标准等远远超过了震前的水平。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深影响着家乡人民,让家乡人民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十几年来,在党中央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一系列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天然气,开上汽车,政府还为家乡人民栽种了猕猴桃、苹果等果树,乡村建设越来越好。看到家乡的变化,我感慨到地震可以震动山河,但无法撼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法击垮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心,在自然灾害面前,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天灾人祸。
“防震减灾、造福人民”是地震人的永恒追求。我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国家防震减灾事业,甘当奉献的“孺子牛”,常年“诊断”地球的“心跳”,发扬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物探精神,只要是工作需要,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夏阳酷暑,不管是余震频发还是疫情尚存,都挡不住他们野外探测的步伐,他们用行动捍卫物探人的铮铮誓言。他们誓当奋斗的“老黄牛”,秉持“科学家精神”,以观测记录优良为荣、记录不良为耻,为保数据高质量宁愿背负沉重仪器涉沙漠戈壁、巨石险峰、宁愿披星戴月、日夜兼程,7天完成550公里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21天完成145公里深地震发射剖面,一次次用成绩刷新着观测质量和工期用时记录。他们勇当创新的“拓荒牛”,面对事业任务不饱满,坚持探测与科研并重,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对经费压力巨大,发挥自身科技优势,主动对接公共需求;面对进口设备昂贵,依靠科研力量自主研发,依然能够满足行业需要。当下,他们正在用只争朝夕的态度、舍我其谁的担当迎接挑战,同心合力向着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进军。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现经开启。在党的百年华诞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向着民族复兴之路迈进。我坚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祖国会一天比一天强大,人民会一天比一天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定能如期实现。
网站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