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红色信仰,把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追忆父亲
设备中心党支部谢红延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开展之时,我们缅怀为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牺牲和奉献了毕生精力的革命先烈,也无比怀念我敬爱的父亲谢文祥同志。
父亲一九三四年二月参加革命,红军时期曾担任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刘志丹同志的警卫员。一九三六年四月,刘志丹同志率红二十八军参加红军东征时,在三交镇牺牲,父亲护送刘志丹同志遗体回到瓦窑堡后,进入红大学习。在之后的大生产运动中,他所在的部队获得党中央和边区人民政府的表彰,他也被评为生产能手。
抗战时期,父亲作为红军干部,被派往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在敌后的冀东平原,参加八路军敌后武工队、县主力团等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投入到冀东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中,还配合主力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抗击日军侵略。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先后担任九纵一三六师四零六团、一三七师四零九团参谋长、副团长,作为主力部队,参加了第四野战军解放东北的辽沈战役和解放华北的平津战役,参加了攻打锦州、解放天津、打过长江的渡江战役、湘西剿匪和解放广东等重点战役,战绩突出,战功卓著。
全国解放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父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在军事学院学习中,他在战役战术学习方面取得良好成绩,总成绩为上等。一九五一年国庆庆典时,他参加了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员方队到天安门广场受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检阅。这是他人生中非常高兴的一件大事,受阅时穿过的一双皮鞋,经常被他擦得锃亮,舍不得穿,一直留作纪念。一九五二年底,父亲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担任志愿军四十六军一三七师师炮兵主任,兼第一任炮团团长,所在部队共作战156次,歼敌14477人,创造了“三打马踏里”等辉煌战绩。
由于父亲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中建立了丰功伟绩,一九五五年十月,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李志民批准,他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各一枚。并于一九五五年十月一日被授予中校、一九六〇年六月八日被授予上校军衔。
一九六六年二月,父亲转业到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党委书记。
一九六六年三月,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亲临现场,要求组建地震队伍防灾减灾。为了贯彻落实周总理的指示,在国家地震局的领导下,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改为兰州地震大队,父亲任党委书记和大队长,刚成立时管兰州、新疆、青海、陕西和宁夏五省,后来改为分省管理。兰州地震大队在甘肃天水建立地震学校,国家地震局张魁三局长亲自到学校视察。
一九七二年十月,国家地震局调父亲担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工会主席。他刚来物探队时,队里突出问题是技术力量不齐,职工住房紧张,有的职工一家几口人住在一间房里。为了解决住房困难,他申请国家批准建房资金,他从郑州走时买的往返车票,第二天局领导上班批了资金,中午在局会议室休息一下,晚上坐火车回郑州。在他的领导下,一九七三年全队就拥有了职工五百多人,成为技术力量雄厚和完整的科研单位,也初步解决了住房紧张的问题。
父亲一生对党忠诚,政治立场坚定,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学习刻苦,生活朴素,作风正派,性格直爽,坚持党的优良传统,严格教育自己的子女。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评定职称、落实政策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知识分子和职工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到现在我们见到单位的老同事,他们还会津津有味地说起父亲当年是如何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每次单位有野外项目,无论施工现场条件多么恶劣、多么艰苦,他都会亲临野外施工现场,不搞特殊化和职工打成一片,关心关怀职工的场景,让我们又一次次从另一方面了解到父亲的为人。
“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辈子穷”,这是父亲生前最常说的一句口头禅。苦口婆心地希望我们不但要养成勤俭持家、节约的好习惯,而且干什么事都要注意计划,一个不会计划的人注定要贫穷一辈子,要能够积极地谋划自己的未来,而不要不知上进只是满足于现状. 要会计划、会经营,这样就能使现有生活有据可依,不忙不乱,有条不紊,未来的生活安排、未来工作的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了要求,不会出现不切实际的盲动和错乱。父亲的谆谆教诲使我们子女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我们自己的工作及教育子女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父亲德高望重,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战斗的一生,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思想品德,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们要自觉从党的光辉历史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自觉坚定地把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